九月,阳光微热,草原正美。
在随同全盟文学笔会采风团去往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廷·巴特尔家的路途中,众师友皆神采飞扬,心情大好,口中一曲曲美妙的草原赞歌应景般自然流淌而出,正如眼前这条可爱的高格斯台河,昼夜不息,用宽广的胸怀滋养着草原上的万千生灵,同时也涤荡去大家素日里的琐碎纷扰,顿感身心得到滋养,心旷神怡,只觉着心里、嘴里、眉眼里充满着诗情画意,心旌荡漾,周身都是飘飘然的,舒展而酣畅……
远远瞭望,但见绿浪葳蕤的牧场上,站着一位衣着普通的中年男人和身旁民族服饰得体的端庄妇女。大巴车渐渐近了,两张精神矍铄、喜笑颜开的脸也清晰起来,这正是廷·巴特尔与妻子额尔登其木格夫妇,热情地朝我们迎来,同大家一一握手致意。他面庞黝黑,普通得就像邻家大叔,没有笔挺的西装裹身,只着一身休闲的蓝色白点半袖、迷彩裤,炯炯有神的眸子里,却闪动着坚定的目光,初看其精神状态,全然不敢相信已经是一位65岁的老者。
(抖音视频:路有明)
(摄影:于立平)
曾经在电视中多次目睹廷·巴特尔在许多场合作报告,讲解“蹄腿理论”“四点平衡论”“划区轮牧”“打草不拉草”等著名理论的风采。他的身上,更是被全国人大代表,十七大、十八大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改革先锋”,“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等各种身份、国家级荣誉的光环所笼罩。而此时此刻,因一次笔会采风的机缘,这位草原上的“风云人物”就笑呵呵的站在众人面前,我也有幸同诸位文学大咖一起站在廷·巴特尔家齐腰高的草场上,看苍鹰低空迂回,闻惬意的爽风送来沁人沁脾的花草香,并近距离的聆听廷·巴特尔如何带领牧民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条致富路,众笔友不禁由衷地齐声感叹到:脚下这片丰饶的沃野,真不愧是廷·巴特尔奉献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深爱的草原啊!
回想这些年,廷·巴特尔率先把自家200多只羊全部卖掉,进行肉牛养殖试验,并将自家5926亩草场进行四季划区轮牧,迈出了围栏封育的第一步。改革的结果出人意料:家庭收入大幅增加,原本贫瘠的草场生态得到明显恢复。牧草普遍都长得有小腿高,长势好的地域没过膝盖、到达腰际,野生动物四季出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廷·巴特尔的带领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建设发展,他所在的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富裕村。全盟各地、区内外的农牧民、甚至国外的考察团纷纷前来考察取经、参观学习,他干脆在自家的庭院里建起一座农牧民培训基地,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廷·巴特尔大讲堂”,每年培训农牧民上万人次。此行我们亲临现场,真切地目睹到那些极具专业水准的照片成排陈列,非常抢眼,这些出自廷·巴特尔之手的图片,有平日很难见到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那一帧帧生动的画面,无不让人惊讶赞叹。据介绍,到目前为止,这片草场仅植物种类就达到270余种,还栖息着狍子、獾子等100余种野生动物,翅梳羽的白天鹅,仿佛也在诉说着这片草原生态环境的美好,展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面。
去过萨如拉图雅嘎查的人都知道,那里的牧民主要是以养牛为主,若不是身临其境,怎会相信廷·巴特尔家那一头头膘肥体壮、油光水滑的西门塔尔牛真真儿的就像从画中走出来的一样!能把牛养成这样还是头一回亲见。正如廷·巴特尔介绍的那样,只有少养精养,坚持“算账养畜”,不断进行品种改良,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才能有年纯收入达到40万元的可观收益,从而实现由数量增收向质量增收的根本转变。
为了达到恢复草地质量和草场循环利用的生态现代化目标,廷·巴特尔还搞了一项“发明”,那就是“打草不拉草”,不仅让肥牛有了足够的“口粮”,秋季打的牧草不用拉运储存,而是就地铺在打草场上,此举可以保证牧草营养不流失、草籽留在草场、节省了储运等大量的人工成本,真可谓是两全其美。
(摄影:宝力道)
(摄影:呼努苏图)
不仅如此,廷·巴特尔还是个善于琢磨、热衷创新的人。他大胆探索使用加热快、温度高、能保持室内恒温、环保节能节电的碳纤维电暖气,并与传统水暖结合使用,收到了冬季外出和夜间取暖的“双赢”奇效。他很早就开始推行厕所革命,设计改造旱厕,把生活废水利用起来,提高循环使用率,节约纯净水资源,使生活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而在他家草场上,那一方被绿色围绕的生态鱼塘,也美得让众人忍不住连连按下快门……
廷·巴特尔就是这样一个智慧、实干,拥有奇思妙想的“草原之子”,在他们夫妇俩的勤劳双手之下,为大家展开的是一幅如此天蓝、草绿、水清,如此美妙的生态文明画卷,令人视野顿开、大饱眼福!而今,生态美、产业兴、收入高、人草畜和谐共生的这样一幅幅现代畜牧业新图景,正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向四面八方延伸、递增……
来源于:阿巴嘎公众平台
Copyright © 2004-2017 草原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本所有
服务热线:4000471660 手机:4000471660 备案号:蒙ICP备180044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