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圣火民族皮雕工作室,难以想象眼前这一幅幅奔腾的骏马、灵动的兔子、生动立体的人物画像,是手工匠人以牛皮做纸,以刻刀为笔,亲手绘制,一刀一锤,一针一线,雕刻完成。这个工作室的负责人就是阿拉滕郭勒,他是《传统皮雕工艺》项目代表性旗县级传承人。
“在牛皮上作画,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难。每一幅精美的皮雕作品都需要经过多道工序,要经过裁皮、雕刻、调色、上色、抛光、定形等,并且需要匠人纯手工打造,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粗心大意。”传统皮雕工艺传承人阿拉滕郭勒说道。
皮雕艺术源远流长
皮制品的历史几乎与人类文明同步,起初人类用皮毛来御寒护体,再后来人们在实践中学会了鞣制皮革,以此制作一些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日常用品。皮雕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据说可追溯至两千年前,是一种古老的制作技艺。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发行白鹿皮币,“以白鹿皮方尺,缘以藻缋,为皮币,直四十万。”作为王侯贵胄祭祀和婚聘的珍贵礼品。
在时间的长河中,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利用皮革的特性把古老而丰富的草原文化以各种图案绘制并雕刻在马鞍、皮靴上,还用羊皮绘制地图用以记录蒙古族人民的迁徙路线。千百年来,牛皮是蒙古族不可或缺的生产生活资料,而皮雕承载着蒙古民族绵延不绝的情感、审美、哲思,蕴含着草原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及遐想。
结缘皮雕 痴迷古老工艺
阿拉滕郭勒曾学习过美术的相关课程,有一定的美术绘画以及颜色搭配的基础。在2014年选择创业,开始接触传统皮雕技艺,看到这项精美的雕刻艺术,让他欣喜若狂。自此,他潜心研究,并创办了圣火民族皮雕工作室。后来又被评为传统皮雕工艺传承人。
圣火民族皮雕工作室是一家以制作、销售皮质手工艺品的民族工艺品店,所用材料全部为优质的整张牛皮,在经过传统工艺处理后,在上面雕刻立体图案并施以彩绘。
阿拉滕郭勒讲解道:“一张简单的牛皮最终被雕刻出令人惊艳的图案,需要匠人长期的坚守和匠心雕琢。第一步是选材,要选择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皮革;第二步用刻刀和印花工具在皮革上刻刀线,用皮雕锤进行敲边;然后塑型、染色;最后经过组合、缝线、磨边、抛光等工序。制作过程中,匠人要专心致志,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走神分心,要用一颗匠心精心雕琢,才能诞生一件件完美的作品。”
创新与传承
任何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如何传承弘扬和创新的现实问题,蒙古皮雕亦是如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表现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皮雕工艺品也在逐渐创新,更加的贴近人们的生活、文化需要,满足人们对于皮雕制品的实用价值以及现代时尚的追求。
“原来蒙古皮雕画更多是作为收藏艺术品及挂饰的用途,现在需要寻找并结合更多的创新点,不仅要做精美的皮雕画精品,还要做既美观又实用的小巧工艺品,让传统皮雕画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阿拉滕郭勒说。
Copyright © 2004-2017 草原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本所有
服务热线:4000471660 手机:4000471660 备案号:蒙ICP备180044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