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10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获得者分别授予“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草原母亲都贵玛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接受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授予的奖章。
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国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全国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粮荒。在江浙一带的农村受灾地区,许多家庭选择将幼年子女遗弃到上海等大城市,上海孤儿院为此收留了比正常年份多几倍的弃婴。但是由于食品严重不足,孤儿们因营养不良患病、夭亡等现象时有发生。时任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知道情况后,立即向周恩来总理汇报。
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康克清找到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乌兰夫当即决定从内蒙古向上海紧急调拨一批奶粉、炼乳、乳酪。考虑到这些援助只是暂时性的,乌兰夫在征求过内蒙古其他领导同志的意见后,决定将上海的孤儿都接到内蒙古,让牧民们来抚养,并保证“接一个,壮一个”。
▲国家的孩子刚刚抵达草原。
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草原人民敞开胸怀,三千孤儿踏上前往内蒙古大草原的列车。大草原给了他们一个温暖的家,内蒙古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这三千被牧民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自此与草原“额吉”命运相连,相亲相爱。
从湿润的江南水乡到干燥的北方草原,孩子们都表现出水土不服的症状。为了让孩子们尽快适应草原生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并没有安排牧民立刻收养他们,而是让他们在保育院居住适应环境、调养身体。1961年9月的一天,都贵玛被分配到乌兰察布盟(现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保育院,抚养旗里刚刚接收的28名“国家的孩子”。那一年,她19岁。这个尚未成家的姑娘,经过简单的培训,就成为了28名孩子的额吉。
▲19岁的都贵玛。
令人欣慰的是,这28名上海孤儿在那个缺医少药、物资匮乏的年代,全部健康活了下来。“他们先在旗里集中抚养了6个多月,又在苏木(镇)上集中抚养了9个月,然后才慢慢让牧民接回家。”都贵玛回忆,每养壮或养大一个,别人就接走一个,她一次次经历着骨肉分离般的痛苦离别。
▲年轻的都贵玛和国家的孩子。
▲都贵玛和他曾抚养过的扎拉嘎木吉在翻看老照片。
28名孤儿陆续被领走后,都贵玛的日子回归平淡,但她决心为家乡的医疗事业做些贡献。1974年,都贵玛参加了旗医院现代医学知识的学习培训班。对于文化基础极差的都贵玛来说,这些不曾接触过的医学知识远比战暴雪、斗狂风困难得多、艰辛得多。别人一天学会的东西,她要花费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掌握,可是不管多难,她都不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都贵玛逐步掌握了一套在简陋条件下接产的独特方法。十几年来,她挽救了40多位年轻母亲的生命,也因此成为当地妇女心中的“好大夫”。
8年前,都贵玛从苏木搬到旗里居住。旗里给她以优惠的政策安排了住房,对她的生活也格外照顾。如今,她和女儿旭日一起生活,曾外孙女也已经上了小学。曾经抚养过的孩子们都在不远的苏木嘎查生活着,会时不时去看望抚养过他们的额吉。旭日说,让母亲颐养天年是所有孩子们的心愿。
来源:央视网、学习强国
Copyright © 2004-2017 草原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本所有
服务热线:4000471660 手机:4000471660 备案号:蒙ICP备180044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