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毡”显传承 | 嘎普拉玛老人的“毡艺情怀”
作者:草原全媒体  发布时间:2024-09-09  阅读量:7203


图片
毡艺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镶黄旗有这样一位民间“手艺人”嘎普拉玛,凭着兴趣爱好在花甲之年开始学习毡艺,到如今销售毡艺制品,满足了生活需要,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增添一份力量。
图片

嘎普拉玛今年76岁,她从小就跟针线“打交道”,缝制衣鞋、修补蒙古包毡,家里的生活离不开那双巧手。虽然对制作手工艺品有着很大兴趣,但那时忙着养牧没有时间专门去学习。2015年,已经在旗里养老的嘎普拉玛参加了旗级非物质传承人苏布丹其其格老师的毛毡制作技艺培训班,从制作一张毛毡坐垫正式开启了毡艺制作之路。经过九年的打磨,嘎普拉玛已熟谙毡艺制作技艺,她开始通过网络销售起自己的作品,客源滚滚,订单从盟内逐步扩大到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呼伦贝尔等地。


图片

嘎普拉玛在嘎查活动上展示自己的毡艺作品


“我很喜欢毡艺制作,客户要什么我都可以做出来。有一次到锡林浩特市参加毡艺作品展览,我与很多人交换联系方式添加微信好友,大家通过微信来购买我的商品,现在销售毡艺制品年收入能有一万多元,所以越来越有信心。”嘎普拉玛告诉记者。

图片

用心制作的毡艺作品让来自不同地区的顾客赞不绝口。“我在一位鄂尔多斯顾客的建议下尝试制作毡靴,顾客拿到靴子后非常满意,还说这样好的靴子可得卖贵一点。”嘎普拉玛骄傲的说道。

图片

从生活用品置物袋、坐垫、拖鞋、居家鞋和靴子等,再到装饰品蒙古包模型,嘎普拉玛老人的毡艺作品集实用和美观于一体,种类变多,工艺复杂,工时从一天到六天不等。

比如蒙古包模型的制作一般要花费两天半的时间,嘎普拉玛按照传统察哈尔蒙古包的特点进行还原,“三拉绳三围绳,用绳做边饰固定顶毡,墙围用布带代替常用的泥或牛粪,天窗的木棍、拉绳的三个焦点在门的中轴线上.....这样才是我们家乡的传统蒙古包。”她用深深镌刻在脑海中的记忆同传统技艺对话。

图片

嘎普拉玛的毡绣技艺也十分精湛,她“以毡为纸,以针为笔”为一件件作品赋予了灵魂, 蒙古族图案和白毡相得益彰。“我的姑娘们也都会毡绣,也希望这项技艺能一直传承下去。”嘎普拉玛说道。


Copyright © 2004-2017 草原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本所有
 服务热线:4000471660 手机:4000471660 备案号:蒙ICP备180044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