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黄旗:传统手工奶制品 香飘牧民致富路
作者:草原全媒体  发布时间:2024-08-15  阅读量:8686

浓浓奶食香,产业发展旺。为拓宽牧民增收致富渠道,镶黄旗翁贡乌拉苏木根据自治区出台的奶业振兴政策,结合苏木实际,鼓励引导牧民开展传统手工奶制品“出圈探索”,通过培育小而精、小而优的奶制品手工小作坊,以自产自销模式对外销售,增加牧民的收入。

图片

在翁贡乌拉苏木达布森高勒嘎查牧民阿拉腾桑家的生产车间里,浓浓的乳香弥漫开来,摆放整齐的新鲜牛奶和整洁干净奶制品容器映入眼帘,洁白的奶制品十分诱人。

图片

图片



阿拉腾桑家在“奶酪小镇镶黄旗”品牌和乡村振兴相关方针政策扶持下,新建400平方米奶牛养殖棚圈、奶食品加工车间和购置机器设备,并注册了加工小作坊。

“2004年,我把本地牛全部出售后购买了两头奶牛养殖,开始制作奶制品,最开始是自己带着奶制品出去售卖,这几年销路打开了,顾客们会自己来买或提前订购发货。”镶黄旗翁贡乌拉苏木达布森高勒嘎查牧民阿拉腾桑说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了保证味道的正宗,阿拉腾桑夫妇每天加工鲜奶300多斤,制作出奶豆腐、黄油、黄油渣子等各类奶制品,由于奶源品质好加之传统手工制作,做出来的奶制品味道纯正,营养丰富,十分畅销,奶制品收入达到了10万元。

图片

“我经常从他们家买奶制品,由于他们家在牧区自己做,所以味道天然纯正,非常好吃。”顾客格日乐满都呼说道。

图片

图片

在翁贡乌拉苏木,建立奶牛养殖棚圈、购置机器设备开办奶制品加工作坊的还有很多牧户,有了苏木的奶业振兴政策扶持,牧民塔娜家也新建400平方米奶牛养殖棚圈并购买设施设备,通过制作加工奶制品来增加收入。

从2005年开始,塔娜在经营传统畜牧业的基础上养殖了奶牛,并自己制作奶食品,平日里自家吃不完,还会送给亲戚朋友品尝。凭着传统娴熟的技艺,塔娜制作的奶食品渐渐受到众人的喜爱,她开始尝试销售纯天然奶食品,凭着这项祖辈流传下来的传统技艺拓宽了自己的增收渠道。

塔娜制作奶食品已经19年了,由于现在交通便利,网络覆盖广,她只需要通过微信渠道,就能将产品销往乌海、深圳等地区,甚至远到日本。如仅靠销售奶食品收入就有10万多元,迈上了小康路。

图片

图片

“我们从2005年开始制作了奶制品,从最开始养殖一头到后来连年增加,现在有十头产奶奶牛。还通过网络进行销售。销售奶制品的收入可观,每天差不多能挣几百元。今后,我想通过奶牛养殖、奶制品制作和察哈尔羊养殖来创造收入。”镶黄旗翁贡乌拉苏木查干额日格嘎查牧民塔娜说道。

近年来,翁贡乌拉苏木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发挥党委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培育察哈尔羊核心群31个、华西牛核心群2个、家庭牧场56个,以家庭牧场为重点,培育中小型奶制品加工点(牧户)8户。同时,还积极探索发展“非农牧业生产收入+”模式,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为依托,探索多样化发展的路子。


Copyright © 2004-2017 草原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本所有
 服务热线:4000471660 手机:4000471660 备案号:蒙ICP备180044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