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呼和浩特向西出发,行驶40多公里,就到达古朴典雅的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乌兰夫的故居就坐落在这里,这是乌兰夫同志出生、成长和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在这里,人们感受着乌兰夫满腔热血的赤子情怀和不畏艰险、英勇向前的革命精神。
记者:“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的乌兰夫故居。乌兰夫在这所院落里生活、学习13年,1919年他考入当时的归绥土默特高等小学继续求学,从此迈出寻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步伐。”在乌兰夫故居南侧展厅,19岁的乌兰夫受中共北方区委选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临行前作诗的明志诗中写道:赤帜镰刀举,为民解倒悬。胸怀救国志,肩负民族托。愿洒长虹血,赤遍我中华。
在之后的岁月中,乌兰夫也践行着这份赤胆忠心。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历史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的孤儿院里聚集着大量孤儿。1959年,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康克清向时任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提出支援奶粉的请求。乌兰夫说支援奶粉可以,但毕竟是权宜之计,不如把这些孩子接到内蒙古来抚养。得到周恩来总理赞成后,“三千孤儿入内蒙”便成为“国家行动”,“三千孤儿”也就成为“国家的孩子”。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向曾经抚养多名上海孤儿的“草原母亲”都贵玛授予“人民楷模”荣誉称号。2021年3月5号,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又提到“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
2021年起,乌兰夫故居为呼和浩特市20多所中小学提供红色研学服务,已有3万多名中小学生在乌兰夫纪念馆接受红色教育。如今,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的乌兰夫故居,每天前去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乌兰夫故居主任王浩军:“1925年9月乌兰夫,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走上了党领导下的有组织的民族解放道路。乌兰夫同志把革命的火种带回内蒙古,播撒在了内蒙古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