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锡林郭勒大草原迎来了丰收的季节,这里水草丰美,牛羊肥壮,乳香醉人,处处生机盎然。锡林郭勒盟天然草原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的1/4,属典型的草原畜牧业生产区,年出栏牲畜800多万头(只)、肉类产量约30万吨,畜牧业不仅是传统产业、基础产业,更是富民产业、特色产业。近年来,锡林郭勒盟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努力建成我国中高端生态畜产品之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风头正劲。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是锡林郭勒盟草原畜牧业的底色和底气。厚植生态优势,需要制度护航。党的十八大以来,锡林郭勒盟进一步完善保护草原生态制度体系,将2.7亿亩草场纳入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范围,将62.35%的区域面积划入保护范围,草原、森林、湿地、水域全部纳入红线管控,同时配套推进农区禁牧、沙地禁羊、春季牧草返青期休牧、“减羊增牛”等措施。在阿巴嘎旗吉尔嘎朗图苏木乌力吉图嘎查,牧民特古斯经过12年的持续治理,将草场上400多亩沙地变为郁郁葱葱的绿洲,并将草场划分为四块,治理区域全部禁牧,其他区域实行划区轮牧。2022年,他家打草场产草33万斤,卖草收入17万元,超过了牧业经营收入。像特古斯一样,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美丽家园,已经成为锡林郭勒人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目前,全盟草原植被覆盖度提高了16个百分点,平均覆盖度为46.78%,平均亩产干草量60公斤,较20年前提高了50%左右,草地生产能力明显提升,草原沙化退化总体遏制、局部好转。畜牧发展,良种先行。优良畜种就是知名品牌,就是核心竞争力。“这牛生长速度快,屠宰率、净肉率高,繁殖性能好,抗逆性强,适应面广……”说起自家的优良牛种——华西牛,乌拉盖管理区养殖户王金强赞不绝口。王金强是当地“养牛界”的一位“牛人”。他家年纯收入100多万元,有150头华西牛基础母牛,别的牧民家的牛犊卖1万多元,而他家的牛犊平均却能卖到2.5万元,前来咨询购买的客商、养殖户络绎不绝。如今,王金强还是国家肉牛遗传资源评估中心注册成员。在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培育出的华西牛,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化新畜种,于2021年通过审定并命名。目前,当地已培育存栏数50头以上的肉牛核心群28个。截至2022年,锡林郭勒盟累计引进优质良种肉牛10.5万头,年均完成黄牛改良85万头以上,年生产合格种公牛0.5万头、良种后备母牛1万头,形成核心育种场、种牛场、核心群、养殖户四级良种肉牛繁育体系。肉羊良改化比重达99.7%,建成肉羊国家核心育种场1处,提升重点种羊场9处,扩繁场和核心群分别达110处、1500群,优质种公羊年供给能力3.5万只。目前,全盟拥有优势畜禽品种32个,其中地方品种9个、引进品种18个、培育品种5个。当地还大力建设良种推广平台,现已连续举办16届全盟良种畜展示、评比、拍卖会,承办2届全国种公牛拍卖会。2020年11月17日,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在北京举行。2022年4月28日,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在央视综合频道、新闻频道黄金时段正式亮相。锡林郭勒盟向额尔敦、大庄园、羊羊牧业、草之味、威远、蒙强6家企业授权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6家企业与1414户牧民建立了30万只追溯羊订单并完成追溯耳标信息录入和佩带,让可追溯的“锡林郭勒羊”挂上了“身份证”。2023年9月25日,“中国人自己的奶酪—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暨品牌旗舰店开业仪式在呼和浩特市举办。全盟9个旗县市的17家授权经营主体门店和呼和浩特市8家授权展销店同步揭牌。为保证锡林郭勒羊、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品质,锡林郭勒盟一手抓全产业链品质追溯,一手抓全流程质量监控,引导锡林郭勒羊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创新品牌产品开发生产,做好锡林郭勒奶酪区域公用品牌质量检测和产品溯源工作,做到从牧场到餐桌全程可追溯,让消费者吃得更安心、更健康、更有品质。展望未来,锡林郭勒盟将以肉牛、肉羊两大产业为主导,大力推行农区全舍饲、南部牧区半舍饲、北部牧区“放牧+补饲”的饲养方式,推动传统粗放经营向精养优养转变,力争到2025年牧业年度,全盟肉牛存栏达200万头、天然放牧羊存栏稳定在1000万只,年产鲜奶65万吨,肉羊、肉牛、传统奶制品产业在全区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建设国家优质绿色畜产品生产基地上做出更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