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1年的持续治沙,牧民特古斯让400亩沙地变成了打草核心区,靠着生态恢复带来的红利,实现经济创收。
在阿巴嘎旗吉尔嘎郎图苏木乌力吉图嘎查牧民特古斯家的草场上,有一大片长势繁盛的绿洲,特古斯介绍,十多年前,这里也有稀疏的植被,沙地面积有100亩左右,后来一场暴雨引发了洪涝,导致沙地迅速扩张,最大面积达到400亩,只要起风就会黄沙漫天,对他家的牧业生产也有不小的影响,于是特古斯下定决心,必须采取措施战胜沙地。从2012年起,特古斯先后投入17万元,开始种植黄柳、柠条、沙蒿等防风固沙植物,治沙途中虽遇几经失败,但没有动摇他治沙的决心。靠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持续不断地治理,终于盼来了植被恢复、沙地变绿洲。截至2022年,特古斯共栽种近10万株草木。治理后区域的牧草在密度和高度上优于附近区域,并且随着植物种类的增多,这里陆续出现了多种野生动物。
阿巴嘎旗乌力吉图嘎查牧民 特古斯:现在我家草场里的草长势也一年比一年好了。
近年来,特古斯逐步调整畜种结构,把牛的数量稳定在20头左右,羊的数量控制在600只,开始走少养精养、保护生态的持续发展之路。由于沙地的完全治理,2022年他家打草近17万公斤,除去自留部分,其余全部出售,收入可达17万元。特古斯实现了“生态恢复+经济创收”的双赢目标。
阿巴嘎旗乌力吉图嘎查牧民 特古斯:周围的朋友们也经常和我探讨(种植)经验,我明年还计划想再多种一些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