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会长、潘小平讲话
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社科联、社科院、民政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为指导,讲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秉承“抓精髓、俱精英,出精品”的研发思路,突出“学术性、群众性、社会性”的组织特点,团结带领全体会员,以学术研究为中心,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推动察哈尔文化挖掘工作逐步进入了正轨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取得了良好成绩。
此次会议的召开,主要为加强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及各专业委员会组织建设,建立权威学术研究组织体系,保障学术研究工作的有序开展,推动学术研究进程,调动广大研究人员积极性,切实发挥学术委员会及各专业委员会优势,多出研究成果、出好研究成果。为此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新增86位新会员,在这里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会长,潘小平回顾2018年一年来的各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凝心聚力,着力夯实组织发展基础
坚持在置身大局中谋事,在融入大局中干事,在服务大局中成事,使察哈尔文化研究会的工作更好的为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出力。
二、不忘初心,提升支部党建工作水平
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的建设质量提升年”为抓手,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保证社会组织正确政治方向的需要,围绕社团管理改革重点,准确认识社团党建工作对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发展基层民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
三、守正创新,努力深化学术理论研究
察哈尔文化研究会致力于推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工作,广大专家学者以积极热情的进取精神,潜心研究,笃志力行,依托学术委员会和历史、民俗、语言文学,艺术四个专业委员会,按照研究方向和专业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研究规划。
四、携手共进,稳步推动对外合作交流
始终把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摆在突出位置,注重横向纵向协同联动,凝聚各方力量,加快实施察哈尔文化“走出去”战略,跨境、跨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乌锡张+”察哈尔文化圈基本形成。
五、积聚优势,加快推进特色学科建设
不断加强与集宁师范学院的合作,探索发展路径、寻求发展优势,稳步推进“察哈尔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工作,在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提高察哈尔文化理论研究水平,打造察哈尔文化特色专业和特色学科等诸多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扎实推进,积极开展社科普及工作
按照自治区第十二届社科普及活动安排,积极参与每季度开展的社科普及周活动,不断加大社科普及工作力度,周密部署、明确任务,确定责任人,组建了察哈尔历史文化科普宣讲团,实现了社科普及工作常态化,使基地的社科普及工作在内涵和外延上得到了拓展,切实提高了社科普及基地建设水平,有效提升了社科普及工作质量和成效。
七、典型带动,沉入推进传承基地建设
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努力推动察哈尔文化研究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和传承发展方面不断创新,全力推进民族文化建设,掀起了察哈尔文化研究传承新热潮。
会议期间不断穿插中蒙双向交流,这也说明了蒙古族作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其所创造的草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察哈尔文化作为蒙古族的一个部落,起源于成吉思汗时期的护卫军怯薛和元代的宿卫,形成于北元时期,是蒙古族汗廷的中央部落。察哈尔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她不仅是草原文化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前进的道路上还要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为此2019年的新任务也传达下去了,让我们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韧劲,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饱满的热情,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用时代的责任与担当,挑起民族文化研究的重任,不断开创察哈尔文化研究事业新局面,为自治区民族文化强区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中新网内蒙古)
Copyright © 2004-2017 草原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本所有
服务热线:4000471660 手机:4000471660 备案号:蒙ICP备1800441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