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
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
黑土地上的大米、中原腹地的面粉、彩云之南的米线、南方小镇的诗画游……一个个生机勃勃的产业在广袤乡野茁壮成长,凝聚起富民兴村的强大力量。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已建设1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辐射带动1000多万农户从事相关产业,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提高4137元。
乡村振兴的大棋盘里,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如何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共话产业振兴。
立足特色资源,做好规划文章
发展乡村产业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全国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如何因地制宜找准产业突破口,是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5日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一个城市是不是就靠一业来发展,那不一定。靠几业,靠什么业,都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具体情况去定,不能下单子。”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闵行区浦锦街道芦胜村党总支书记张义民对此深表赞同:“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比如优美的山水风光、便利的交通条件、完善的配套设施、丰富的文化资源等,要因地制宜找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最佳路径。”
近年来,产业同质化问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张义民也很有感触:“我们农村产业发展就怕‘一窝蜂’,大蒜贵大家全种大蒜,草莓贵大家都种草莓,一旦市场饱和,最受伤的还是我们农民。”
“发展产业要做足前期规划,不能盲目跟风。”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昌宁县鸿坤生猪养殖场负责人李志娟提醒,农村产业发展要避免一哄而上、种类重复单一。产业长远规划缺位会造成农产品集中上市、供过于求,形成“卖难”滞销的局面。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小农户获取信息的难度比较大,很难进行有效的生产调节。”李志娟建议,地方政府应在充分掌握本地实际情况和市场发展前景的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将产业规划与乡村建设等各项规划有机融合。
对于先天资源禀赋不足的村庄来说,产业规划尤为重要。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永泰县希安油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玉胜认为,县域、乡镇政府应该发挥统筹、规划、引导的作用,对于资源优势不明显的地方,可以通过龙头带动、抱团发展的形式打造产业集群,形成一村带数村、一镇带多镇的格局。
“不妨分类施策、精准扶持。”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党委书记王建伟建议,大力扶持发展“产业优”的乡村,更好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广泛挖掘有产业发展潜力的乡村,予以指导和扶持,而对于产业资源有限的乡村,可以在提升乡村环境、改善基础设施等方面多做文章,带动乡村发展。
培育经营主体,讲好品牌故事
一边是农民辛苦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价格低、销售难,一边是城市消费者获取优质个性农产品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供需不平衡、市场对接不顺,是目前乡村产业发展中的现实困境。
问题出在哪儿?“通过前期的走访调研,我们发现一些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偏弱,产品质量不具竞争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品牌效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小荡村党总支书记徐瑶告诉记者。
产业兴旺,离不开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农业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应明显、组织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集群,成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力军。
“加大产业振兴,需要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最大限度发挥带头作用。”卢玉胜建议,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原料生产基地,通过签订“多级订单”、农户要素入股等,让小农户有机融入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中,充分分享龙头企业的发展红利。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郁瑞芬深有同感,她建议,将标准化融入并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各环节,鼓励龙头企业、产业带头人通过“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等方式,构建符合产业特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与此同时,由于生产经营主体的品牌经营意识不强,限制了乡村产业向更广阔的市场进军。“广大农村其实有不少质优价低的农产品只在本地销售。要进入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市场,农产品经营者需转变以往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方式,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朝阳县木头城子镇十家子村党支部书记王颖说。她建议,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主体,整合区域农业资源,着力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品牌策划、工艺提升、包装设计、营销推销等手段,培育适合网上销售的农产品品牌。
“农业品牌建设还要学会‘讲故事’。”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宿迁市经开区渔樵合作社理事长姚路路注意到,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必须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融入当地的民风民俗、历史人文,使品牌业态更多元、形态更高级。“像我们宿迁骆马湖出产的‘霸王蟹’,就是把骆马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宿迁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这一历史文化因素结合,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特色品牌。”
深化三产融合,拓展增值空间
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茨榆坨街道后岭村,全国人大代表、汉夏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于东霞,带领村民大面积种植五味子等中药材,将其打造成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在国外考察调研时,于东霞发现,日本、韩国等将五味子作为特色产品销售广泛应用于旅游业,甚至大量收购我国辽宁省生产的五味子,经深加工后形成系列产品返销国内。“相比之下,我们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价值开发还不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她说。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郑军认为,目前我国一些地方乡村产业还停留在农副特色产品这一单一原生态产业上,深加工不够,没有就地转化为第二产业,更难形成第三产业。农业加工转化率较低,价值功能开发不充分,就使得产品形态单一、产业综合效益低,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有限。
促进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推进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成为当前的重点任务。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武说,要强化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集群。他建议,政府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的扶持,在融资、财政、税收、用地、用电、环保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不仅要在产业深度延链上做文章,更要在广度融合上不断突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党支部书记肖正强表示,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
肖正强介绍,平元村依托“平坝大米”地理标志农产品,将农业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启动“昊禹·稻花乡里”美丽田园项目建设,增强产业融合发展效益。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2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万元。
农村电商、直播带货、休闲旅游等新业态,给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澳角村是一个临海的传统渔村,通过发展电商销售东山岛海鲜,顾客遍及全国各地。“做电商的越来越多,仅澳角村就有100多家,本地商户与外来商户间竞争很激烈。”全国人大代表、澳角村党委书记林华忠敏锐意识到不足。
为此,澳角村着手建设渔港路、渔港商业区、电商文化旅游一条街、电商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2018年起,村里很多电商企业纷纷利用自家房屋经营起民宿和线下实体店,打通线上、线下的资源,为游客提供“灯捕小管”等海钓体验,每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喜看神州大地,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开局起步。下一步,要抓重点、补短板,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擘画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
来源:农民日报
Copyright © 2004-2017 草原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本所有
服务热线:4000471660 手机:4000471660 备案号:蒙ICP备18004419号-1